走进博物院
博物院概况
机构设置
大事记
历史荣誉
院长致辞
新闻资讯
博物院要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资讯
党建专栏
支部建设
党建风采
理论学习
博物馆区
王昭君墓
匈奴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
昭君故里
昭君出塞5D影院
单于大帐
青冢藏墨馆
游园区
陈列展览
线上展览
常规展览
特色展览
文物典藏
数字文物
全景昭博
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研究基地
学术委员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研究
匈奴研究
和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文讲坛
丝路研究
文物保护
社会教育
流动中的博物馆
昭君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小小讲解员
志愿服务
基地建设
综合实践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景区文化
昭君文化旅游联盟
文旅融合
文旅推介
走进博物院
新闻资讯
党建专栏
博物馆区
陈列展览
昭君文化
学术研究
社会教育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首页
>>
学术研究
>>
和亲文化
学术研究
匈奴研究
和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文讲坛
丝路研究
文物保护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晋文[摘要]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始于汉初娄敬。其意图是对匈奴的侵扰暂且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一段时间的安宁,也是汉匈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带来了对匈奴一味妥协和退让的弊端。至汉武帝即位,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对匈奴发动
2022-02-22
中国古代和亲女性概述
王芳[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汉初无奈地选择到唐朝积极和亲直至满蒙一体,除了宋、明两代,作为统治者远交近攻、调处国家和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的外交策略,和亲之举一直不绝于书。因此,一部中华民族史,既不乏金戈铁马,更少不了儿女情长。英雄的热血与美人的
2022-02-11
谈民间对“昭君和亲”认识的多样性
蔡长明[摘要]两千多年前,王昭君从今湖北兴山,沿着香溪河走进汉宫,数年之后,肩负着和平使者的重任,出塞和亲,给汉匈两族带来了半个多世纪“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升平景象,被传为千古佳话。“昭君和亲”从国家层面上讲,是政治上的联姻,关乎社稷民生,体现出外交
2022-01-16
汉初和亲政策作用简论
李桂荣历史上,“和亲”即是中原汉族封建统治者与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政治联姻。这种具有政治性质的联姻最早是在西汉初年(汉高祖至汉武帝)汉朝统治者与匈奴单于间进行的。它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许多问题上都存有争议,如关于汉初和亲政策.
2021-12-16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高建立(商丘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商丘476000)摘要:中国古代“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合”这一概念自秦汉以来被普遍运用,使得中华文化呈现出一种融汇与和谐,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发生于西汉元帝时期的昭君
2021-11-16
再论汉初的“和亲”
张菁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摘要:汉高祖刘邦首先确立和亲政策,其内容为:汉匈双方结为兄弟,汉王朝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奉送大批丝帛等财物。这种政策为吕后、文帝、景帝等统治者所继承,对汉代的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汉初和亲政策的形成有其复杂
2021-10-15
浅析和亲政策对西域经济的影响
作者:王冰(1986—),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摘要:和亲作为政治策略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融合,而且经济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亲政策改变西域地区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使游牧民族人们生活相对稳定
2021-09-16
从西汉与匈奴的交往过程看西北部疆域变迁
李明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党务工作部,吉林长春130022)摘要:匈奴与华夏民族交往的起源已无明确记载,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自此时起,匈奴与中原王朝便开始了战争与交往。至西汉初期,匈奴的疆域扩展至顶峰,而西汉却处于国力衰弱的起步阶段,面对强大野蛮的游牧.
2021-08-16
【史地】论和亲文化
【作者简介】崔明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和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外文化交流及人类文明的提升,都会发挥其独特作用。21世纪以来,和亲文化研究日趋深入,建设成果
2021-07-16
和亲•和亲文化•和亲文化馆
和亲•和亲文化•和亲文化馆崔明德(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摘要]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等多种文化.
2020-08-28
共53条记录,共6页
首页
<
...
3
4
5
6
>
末页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