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院
博物院概况
机构设置
大事记
历史荣誉
院长致辞
新闻资讯
博物院要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资讯
党建专栏
支部建设
党建风采
理论学习
博物馆区
王昭君墓
匈奴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
昭君故里
昭君出塞5D影院
单于大帐
青冢藏墨馆
游园区
陈列展览
线上展览
常规展览
特色展览
文物典藏
数字文物
全景昭博
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研究基地
学术委员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昭君文化相关转载
学术研究
匈奴研究
和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文讲坛
丝路研究
文物保护
社会教育
流动中的博物馆
昭君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小小讲解员
志愿服务
基地建设
综合实践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景区文化
昭君文化旅游联盟
文旅融合
文旅推介
走进博物院
新闻资讯
党建专栏
博物馆区
陈列展览
昭君文化
学术研究
社会教育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首页
>>
学术研究
>>
和亲文化
学术研究
匈奴研究
和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文讲坛
丝路研究
文物保护
和亲文化的分布范围、建设成果及发展繁荣问题
崔明德和亲文化是在和亲过程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既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又对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和亲文化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大致会经历学术研究、理论构建、建设项目实施、发展繁荣、走向世界等几个阶段。一、和亲文化的分布
2022-05-09
和亲与民族交融
李大龙和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民族史及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和亲始于西汉和匈奴的和亲,其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清朝则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满蒙联姻政策彻底解决了蒙古问题。也就是说,和亲是历代王朝治边政策中少有的一以贯之的政策,对多民族中国、中华民族的
2022-04-30
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拓展
崔明德本文以新的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认为,中原王朝与乌孙、鄯善、高昌、西突厥、宁远、于阗等政权的和亲以及辽与大食的联姻,拓展和巩固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政权的和亲,辽与西夏、阻卜、回鹘的和亲,蒙元
2022-04-11
“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丨刘庆柱
刘庆柱从古代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各地曾经有多条“丝绸之路”,其中以“沙漠丝绸之路”最为著名。这些路线早已淹没于地下、水下,今天人们的认知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点”,结合文献记载,再连接成“线”。丝绸之路主要是外传了古代中国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西域受其影响最大
2022-03-22
和亲·和亲文化·和亲文化馆
崔明德[摘要]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形成的一种新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代和
2022-03-06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晋文[摘要]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始于汉初娄敬。其意图是对匈奴的侵扰暂且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一段时间的安宁,也是汉匈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带来了对匈奴一味妥协和退让的弊端。至汉武帝即位,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对匈奴发动
2022-02-22
中国古代和亲女性概述
王芳[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汉初无奈地选择到唐朝积极和亲直至满蒙一体,除了宋、明两代,作为统治者远交近攻、调处国家和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的外交策略,和亲之举一直不绝于书。因此,一部中华民族史,既不乏金戈铁马,更少不了儿女情长。英雄的热血与美人的
2022-02-11
谈民间对“昭君和亲”认识的多样性
蔡长明[摘要]两千多年前,王昭君从今湖北兴山,沿着香溪河走进汉宫,数年之后,肩负着和平使者的重任,出塞和亲,给汉匈两族带来了半个多世纪“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升平景象,被传为千古佳话。“昭君和亲”从国家层面上讲,是政治上的联姻,关乎社稷民生,体现出外交
2022-01-16
汉初和亲政策作用简论
李桂荣历史上,“和亲”即是中原汉族封建统治者与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政治联姻。这种具有政治性质的联姻最早是在西汉初年(汉高祖至汉武帝)汉朝统治者与匈奴单于间进行的。它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许多问题上都存有争议,如关于汉初和亲政策.
2021-12-16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高建立(商丘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商丘476000)摘要:中国古代“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合”这一概念自秦汉以来被普遍运用,使得中华文化呈现出一种融汇与和谐,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发生于西汉元帝时期的昭君
2021-11-16
共18条记录,共2页
首页
<
1
2
>
末页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
在线
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