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苏镇:未央宫四殿考

    陈苏镇:未央宫四殿考

    陈苏镇本文作者《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 2022-06-06
  • 和亲女的常驻使节作用-以汉代为中心

    和亲女的常驻使节作用-以汉代为中心

    黎虎[摘要]在常驻使节尚未产生的古代世界,和亲女作为某种替代性的常驻使节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这一不足。和亲女之具有常驻使节作用,体现于其具有持节出使之身份和庞大的陪同使团,她们通过常驻于和亲国之日常活动了解和掌握该国的国情和动态,为朝廷决策提供情报和建议 2022-06-03
  • 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昭君文化旅游线路开发研究

    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昭君文化旅游线路开发研究

    阚如良,周军[摘要]昭君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包含的“人心和善、家庭和美、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等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价值。旅游是擦亮昭君文化品牌的有效方式,“昭君和亲路”旅游线路开发条件成熟。“一路三地 2022-05-30
  • 内蒙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

    内蒙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

    王绍东,袁怡[摘要]内蒙古地处中国的正北方,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生存发展的乐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文化产生的直根系和原生型,是中国游牧生产方式的发祥地与核心区。内蒙古地区各个历 2022-05-27
  •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全唐诗》“昭君”意象考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全唐诗》“昭君”意象考

    孙振涛张慧付月[摘要]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全唐诗》“昭君”意象内涵深刻丰富多彩。唐代诗人对出塞佳人王昭君充满了无限敬意,其吟咏昭君故事的诗歌作品很多。以地域文化的独特视角审视这类诗歌作品,可知唐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家乡籍贯、出塞时的路线行经以及卒后的墓地“青 2022-05-24
  • 汉魏六朝时期昭君故事流变考

    汉魏六朝时期昭君故事流变考

    高胜利,史转康(运城学院中文系,山西运城044000)[摘要]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流传甚广,班固《汉书》之昭君出塞史实是故事生成的起因,葛洪《西京杂记》中“昭君与画工”的故事,不仅符合了普通群众的审美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古代文人“士不遇”的现实情形,于 2022-05-18
  • 从诗、乐关系看唐代昭君诗的创作

    从诗、乐关系看唐代昭君诗的创作

    朱怡雯(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乐府采诗以配乐,汉代《明妃》和《昭君怨》两首曲子影响了后世昭君诗的创作。在时代的发展中昭君诗所呈现的诗、乐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互动关系到渐离关系再到互相独立。昭君诗到了唐代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诗 2022-05-15
  • 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

    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

    崔明德[摘要]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关注、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及思想观点,对我们正确处理当今民族关系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民族问题无小事,要积极而稳妥地处 2022-05-12
  • 王昭君籍贯诸多异说及其成因述论

    王昭君籍贯诸多异说及其成因述论

    王前程[摘要]关于昭君籍贯问题,历来存在诸多说法。“南郡秭归”说始于汉末三国时期,是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最早的说法,“建平兴山”说始于三国以后。秭归说和兴山说实为一说,乃是行政区划发生变化一分为二所致,三国以前可谓昭君为秭归人,三国以后应谓昭君为兴山人,即 2022-05-09
  • 从政治附庸到人文关怀:论明清昭君宫怨诗的兴起

    从政治附庸到人文关怀:论明清昭君宫怨诗的兴起

    杨勇范晔的《后汉书》对昭君出塞有“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记载。晋人石崇的《王明君辞》奠定了历代昭君诗歌的悲怨主题,其情感内涵非常丰富,包含远嫁之悲、出塞之苦、乡国之思、明珠暗投之怨等等,而独于宫怨无涉,这一选择性缺失对后世昭君诗的影响极 2022-05-06
共286条记录,共29页
首页<...10111213...>末页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