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 十余年来海峡两岸和亲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0-07-17 浏览次数:2916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崔 明 德 


和 亲亦称 “ 和蕃” , 自汉迄 清 , 至 少有 1 50 余次 。 自司 马迁在 《 史记 》中写 了“ 和 亲” 之 后 , 历代正 史 儿乎都 留下 了珍贵的和 亲 史料 , 许多 史家对和 亲也作 过 比较客 观的叙 述 和分析 。 唐宋 以降 , 有的“ 会 要 ” 或 “ 类 书” 为和 亲列 了专 条 , 如 《唐 会要 》有“ 和 蕃 ” 条 , 《册 府 元龟 · 外 臣 部 》有“ 和 亲 ” 条 。 本 世纪 20 — 30 年代 , 王桐 龄 曾撰《汉 唐之 和亲政 策 》 , 邝平 章撰 《唐 代和 亲公 主 考》 , 对和 亲做 了不少有 益 探 讨 。 近 四十余年来 , 和亲 成了海峡 两岸 学术研 究 的重要课 题之 一 , 大 陆已 出版 了《 民族友好 使者 王 昭君 }( 马骥著 ) 、 《汉 唐和亲 研究 》和 《汉 唐和亲 史稿 )( 崔 明德著 ) 等专 著 , 发 表 了 10 多篇学 术论 文 , 并 分别在 60 年代和 80 年代两 次掀 起 争鸣高 潮 , 取得 了许 多重要 成果 。 台湾 学者 对和 亲研 究也 比较 重 视 , 有 的在这 方面 用力甚 多 , 发表 了一 些高质 量 的学 术论文 。 下面就 近 四 十 余年来 海峡 两岸和 亲 研 究的 主要成果 分专题 作一 概述 , 并对 今后的研 究方 向 谈 一 些 看法和 建议 。 

一 、 和 亲的起源及范围

 和亲是 指两个 不同 民族政权 或 同一种族 的两 个不同政权 的首 领 出于 “ 为我 所用 ” 的 目的所进 行 的联 姻 。 和亲始于 何时? 以 往学 术 界普遍认 同“ 和亲之 论 , 发于 刘敬 ” 的起 点 , 即汉匈 和 亲是 中国古 代和 亲 的起点 。 而 刘先照 、 韦世 明则根 据《 史记 · 匈奴 列传 》所载 “ 周襄 王欲 伐郑 , 故 娶戎狄 女 为后 , 与戎 狄兵共 伐郑” 认为 , 这 种 以联 姻缔结政治 盟约 的办法 在汉 以前 就有 过先 例 了 ( 论 汉朝 与匈奴 的 和亲政 策 》 , 《 中央 民族学 院学报 》 1 9 78 年 第 1 期 ) 。 战继 发指 出 , 始议 “ 和 亲 ” 者不是 刘 敬 , 而是 陈平 , 汉代桓 谭对此 早有论述 , 而且 为历代史家所 赞 同 ( “ 和亲 之论 发 于刘 敬 ” 质疑 》 , 《北 方论 丛 》1 9 8 3 年 第 5 期 ) 。 林恩显认 为 , 我 国远在 上古西 周时 已有华 夷通婚 情形 , “ 和 亲 ” 作 为政治 术语 , 最 早 见 于《左 传 · 襄 公二 十三年 》 , 谓晋 国的 中行 氏和范 氏“ 和亲 ” , 联 合起 来对付 栗 氏 ; 至 于把华 夏与 夷狄修 好 的 政治性 婚姻 叫做“ 和亲” , 最 早的 文献大 约是《周 礼 》 。 我 国中原 农业朝 廷对 边疆 民族 的和亲 当做 一项 政 策 , 系渊源 于汉初 ( 汉代和亲政 策研 究 》 , 《 人文学 报 》第 14 期 , 1990 年 , 台北 ) 。 张 正 明认 为 , 和亲 导 源于 传说时代 , 至商 代而 初兴 , 至周 代而 渐盛 。 先秦 时 , 和 亲双 方 可 以 是 同一 民族 甚 至同 一 国家 的 , 但多数 的族属 和 国属 都不同 ; 彼 此未 必通婚 , 但 多数是有 联 姻关 系的 ; 在有关 联姻 关系 的和 亲实 例 中 , 既 有诸夏 宗 女嫁戎 狄之 君 , 也有 戎狄 宗女嫁 诸夏 之 君 , 还 有 诸夏与戎狄 交 婚 的 ; 秦 惠文 王 时 , 以 巴 氏蛮夷 君长世 尚秦女是 和亲 成功 的实 例 ( 和亲 论 》 , 载《 中国 古代 边疆 政 策 研究 》 , 中国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1 9 9 0 年 2 月版 ) 。 

关 于和亲 的范 围 , 朱 振杰在 《 中国历 史上 和亲 的类 型及 作用 》一文 中提 出 了“ 边疆 少数 民族之 间 的和 亲 ” 的观点 。 所遣“ 边疆 少数 民族 之 间的和亲 ” , 一是 指 某些 少数 民族 小王朝 同周 围其 他少 数 民 族 间的和亲 , 二是 指一般 边疆 少数 民族 之 间的 和 亲 ( 新疆 大 学学 报 》 1 9 8 7 年第 4 期 ) 。 张正 明也 认为 ,不管 汉族 与少 数 民族之 间的 和亲 还是这个少数民族与 那个 少数 民族 和亲 , 都应作 为和亲研 究的 对 象 (前揭 文 ) 。

 二 、 和亲的类型及性质 

和亲非同一 般的民间通婚 , 而 是 比民间通 婚具有更复杂 的 目的 、 更复杂的背景的婚姻 , 因而和亲的类型 及性质也 比较复杂 。

朱振杰在前揭文 中认为 , 和亲 的 主要类型有三 种 : ( l) 中央王 朝处 于被动地位的 消极和亲 。 汉匈 和亲就 是 这种类 型 的和 亲 。 汉政府和 人 民蒙 受 了巨 大 的牺牲 和屈 辱 。 这种 消极被 动 的和亲是 国力 虚弱 的产 物 , 一 旦 中央王 朝强 大起 来 , 情 况就 会改 观 。 ( 2) 中央 王朝处 于主 动地 位 的积极和 亲 。 汉与 乌孙 的和 亲 、 唐 与周 边少 数 民族的若 干 和亲 、 成吉 思汗将公 主也里安 敦嫁给 高 昌王 巴 尔术阿 尔式的 和亲 、 成吉 思汗 与斡 亦刺 的 27 次和 亲 、 满蒙联 姻 , 都 是这 种类 型的 和亲 , 中央 王朝都处 于主 动地位 。 ( 3) 边疆少数民族 之 间的 和亲 。

崔 明德 认为 , 统 治阶级 关干 和亲 的指 导 思想是 “ 有利 干 我 ” , 在这 一 思想之 下有 三种 不 同类 型的 和 亲 : ( 1) 安边 结 托 — 西 汉 时期 的和 亲 ; ( 2) 结 交 军事 同盟 — 魏 晋南 北朝 时 期 的和 亲 ; ( 3) 分 化 、 瓦 解 、 削 弱 和 控 制对 方 — 隋 唐 时期 的 和 亲 ( 汉 唐和 亲 研 究 》 , 青 岛海 洋 大 学 出版 社 19 9。 年 6 月 版 ) 。 林 恩 显认 为 , 和 亲有 如下三 种 : 一是 中原 农业朝 廷 为了达 到某 种 目的 , 自愿把 公主嫁 给所 要拉 拢的游牧 君 长 ; 二 是强 大 的游牧 君长 为 了与 中原 农业 朝廷 缔结 和平 关系 , 以 达 成经 济上或政 治 上的 目的而提 出要求 ; 三是 在 强大游 牧君 长武 力威胁 下 , 中原 农业朝 廷不 得 已 的一种 屈 辱措 施 ( 中原 历 朝与边疆 民族 的和亲 政策研讨 》 , 《 中央研 究院 汉学 会讨论 文集 》 , 1 9 8 0 年 10 月 , 台北 ) 。 札奇 斯钦 认 为 , 也有少数 强大 的游 牧君 长 自愿要 将游 牧公 主 (蕃女 ) 嫁给 中原 农业 朝廷 的 , 此 亦和 亲的 另一种 形 式 ( 《北亚游牧 民族 与 中原农 业 民族 间的和平 、 战 争与 贸 易之 关 系 》 , 正中书 局 , 1 9 7 2 年 , 台北 ) 。

关于 和亲 的性质 , 学术界分歧较大 。 60 年代初 曾有人认 为 , 昭君 出塞 在历 史上 实在是个 难得 的 具 有典 型 意 义的 民族 友 好 事件 ( 关 于 王 昭君 问题 和 西 汉与匈 奴 战争 问题 的讨 论 小 结 》 , 1 9 6 3 年 2 月 1 2 日《 内蒙 古 日报 ) 。 与 此相 反 , 有人认 为和 亲在 汉朝并 不是 友好 往来 、 平等 交 易的和平 外交政 策 , 而 是 一种屈 辱妥协的消极 防御 政策 , 是 一种变 相 的纳贡 。 匈 奴贵 族也 只是在 还 没有力量 征服汉 朝 的情 况 下 , 通 过和 亲 来满 足一 定的掠 夺欲 望 , 事 实上 匈奴 从未认 真 执行这 一政 策 ( 关于 王昭君 问 题 和 西汉 与匈奴 战 争问题 的 讨论 小 结 》 ) 。 “ 文革 ” 期间 , 梁效 等在“ 评 法 批儒” 时将 和 亲说 成 是“ 汉 奸 ” 的“ 投 降 主 义 ” 路 线 , 是 “ 儒家 卖 国” 的 一 大 罪状 , 还 说 和 亲是 搞 分 裂 ( 读 盐 铁论 》 , 《北 京大 学学 报 》1 9 7 4 年第 3 期 ) 。

张春 树认 为 , 汉 代反 对和 亲政 策 的理 由主要 有 四 条 : ( l) 以 帝 国 之大而 以和 亲 奉 事“ 野 蛮 ” 之匈 奴 , 实 为奇耻 大 辱 ; ( 2) 匈 奴 从不遵 行 和 亲条 约 , 故 和 亲于 汉无 益 ; ( 3) 匈 奴人 少 , 军 力实 远不 及汉 帝 国 , 如 汉朝决定倾 力 以 战 , 必可 尽 征服之 ; ( 4) 历 史与文 化传统 都证 明匈奴 一类之 “ 野 蛮人 ” 只可以 武 力征服 , 难以 用 教化 归化 ( 汉武 帝 时 代之扩 张运 动与汉 代边 塞制度 》 , 载《汉 代边疆 史论 集 》 , 食 货出 版社 , 1 9 7 7 年 , 台北 ) 。 肖黎 认 为 , 和 亲 只 不过 给 民族关 系 披上 了一 层 和平 外衣 , 根本 谈不 上和 睦亲 善 , 汉 首 倡“ 和 亲 ” 是 强 迫 的 , 应 该 划清 “ 和 亲 ” 与 “ 民族 友 好 ” 的 界限 ( 也 谈 如 何评 价 “ 和亲 ” 问题 》 , 《北方 论丛 ) 1 9 8 2 年 第 2 期 ) 。

剪伯赞 曾经指 出 : “ 把 女 人 当 作历史的弹簧 , 这 是和 亲政 策 的 实质 。 但是 哪里需 要装上这 种弹簧 , 以 及 在怎 样 的情况下 才使用这根弹 簧 , 却不是任意的 , 而是 决定于当时的 具体的历 史情况 。 ” 他认为 , 把昭君 出塞说成 是 民族 国家 的屈 辱是 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 当时汉王朝 已 比匈奴强 大 , 不存在 屈辱 问题 ( 从西汉和 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 》 , 1 9 6 1 年 2 月 5 日《光 明 日报 ) 。

敬东认为 , 汉朝同其他 民族政权之 间的和亲 有三 种不 同的性 质: ( l) 西 汉初年同 匈奴 的和亲 , 是 处理敌对国家间关 系的一 种政策 ; ( 2) 汉朝 中 叶同乌孙 的和 亲 , 是 处理友好 国家 间关 系的一 种政策 ; ( 3) 西汉 末叶对 已经 内属 于汉 朝的 匈奴和 亲 , 是处 理 国 内兄弟部族 间关 系 的一种政策 ( 西 汉时期三 种不 同性质的和亲 》 , 《社会科学 )( 甘 ) 1 9 8 0 年第 2 期 ) 。 林恩 显进 一步 强调 , 第一 种和 亲含有 被迫 忍 让的意 味 , 第二 种和 亲属 政 治外 交联 合意 义 , 第三种 和 亲属安 抚性质 ( 汉 代和 亲政 策研 究 》 , 《人 文 学报 》第 14 期 , 台北 ) 。 张 长 明认 为 , 西汉前 期 的和 亲只是 一种 消极政 策 , 汉匈 关系并 没有 因为汉 朝 奉行 和亲政策便成 为友好 关系 , 边境 也没 有因此 而靖 宁 。 这 时 的和 亲政 策是在 匈奴 强盛 , 汉朝虚弱 的情况 下 , 迫 不得 已采 取 的 一种 应急 、 权宜 、 妥协 的措 施 , 它 不是 友好性质 的 。 遣 送公 主是变 相 的纳 妃 , 赠送 大量 财物 实质 上是 一种进 贡 。 这对 于汉 朝 来说 , 是 一种 辱 国性 质 的 , 对 汉皇帝 来说 , 是 一件 大 伤体 面 的事 ( 试 论 西汉 的汉 匈关 系 及和 亲政 策 》 , 《 江淮论坛 》 1 9 80 年 第 6 期 ) 。 刘 易修认 为 , 西 汉 前 期 与匈 奴 的“ 和 亲” 政 策 是 消极 的 、 被 迫 的 , 和 亲仍 不能 消除 匈奴 对 北边 的 威 胁 , 这 种和 亲带有 暂 时妥协 的性质 , 因而不 能持 久 。 汉与 乌孙 的和亲 却是 积极 的 、 值得 称赞 的 , 起着 巨 大 的作 用 ( 评西 汉 王朝与乌孙的和 亲政 策 》 , 《天 津师 专学报 》 1 9 8 9 年 第 2 期 ) 。 罗 桑开珠 认 为 , 统 治阶级 之 间的和 亲是 要达 到 某种政 治 目的 的手 段 , 或 者 寻求 某 种 利 益的 一 种 策 略 ; 这 种联 姻 不可 能 产 生 长治 久安 的效 果 , 一旦他 们的经 济欲 壑 不能得 到满 足或 者触 及 到统 治者 的利 益时 , 他 们就会肆无忌 惮地 抛弃 联姻 之 约 , 大动干戈 ( 当议 唐蕃联姻 》 , 《 中央 民族学 报 》 1 9 90 年 第 3 期 ) 。

三 、 和亲的特点 

李新达在《 和亲简议 》一 文中指 出 , 到汉 宣帝 时 , 汉 王 朝迫 使 匈 奴接受 了新 的和 亲之 约 , 其特 点 为 : 第一 , 单于必 须“ 称臣 以 尊汉 ” 。 第二 , 从 今以 后 , 汉 与匈 奴 合为一 家 , 世 世不 得相诈 相攻 , “ 有 窃盗 者 , 相报 , 行其诛 , 偿 其物 ; 有 寇 , 发兵 相助 ” 。 第三 , 皇帝 派小部 精骑 “ 留卫单 于 , 助 诛不 服” 。 第 四 , 当 匈奴遭到 灾害 , 民众困乏 , 生产生 活都难以 自理 时 , 汉 朝就大 力援 救 。 第五 , 汉朝 赐给 单于 黄金玺 , 并 对 单于 及其随行官 员 赐给极 其 丰盛的贵重 礼物 , 其价 值甚 至远 比 当年 按 旧 的和 亲 条件 规定送 给单 于 的东 西还要 多 。 而汉 朝廷所需 求 的不过是 单于 称 臣象 征性 的一 点贡 礼而 已 。 对单 于宠之 以 礼 , 对 民族尊 重其 固有的 习俗 , 承 认 自治的权 利 ( 《北 方论丛 》 1 9 8 0 年第 4 期 ) 。

关于十六 国和南 北朝时期和 亲的特点 , 张 正 明认 为有 如下 六点 : 1、 和 亲主要 发生 在不 同少数 民 族朝廷 之 间 ; 2 、 以 鲜卑为 主角 ; 3 、 中原 分 裂 时和 亲 多 , 中原 统 一时 和 亲 少 ; 4 、 和 亲大 抵 出于 两 厢 情 愿 , 不得 已而 为之者 甚少 ; 5 、 交婚之 事甚 多 ; 6 、 只 图近 利 , 罕 有远谋 , 易生 变故 (前 揭文 ) 。 

关 于 隋唐 和亲 的特点 , 鲁 连认 为 , 真公 主的 出嫁 , 标志 着和 亲 政 策到 了唐 代 已 进 入一 个 新 的阶 段 ( 四 方万 国 回绝最 亲 — 略论 唐朝 与 回 绝 的和 亲 》 , 《 新疆大学 学报 》 19 8 4 年 第 4 期 ) 。 崔 明德 认为 , 当时对 和 亲观念 的开放性 、 和 亲本 身的开放 性 。 和 亲 目的多样性 及 和亲公 主积 极 作用与消极 作 用的交 叉性 , 应 是 隋唐时 期和 亲的 主要 特点 ( 隋 唐 民族关 系探 索》第四 章《 隋 唐 时期和 亲 的特点 及 影响 》 , 青岛海洋 大学 出版社 1 9 9 4 年 8 月版 ) 。 

满蒙联姻与汉 唐和亲相 比 具有 怎样 的 特点呢 ? 秦永 洲在《 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之 比较 》 一 文中指 出 :首先 , 就和亲 的对 象来 看 , 汉唐 大 多数 是少 数 民族建 立 的 国家 , 是两 国 之 间的和 亲 , 而清 代 则是 君臣之间的联 姻 。 其 次 , 汉 唐多是 公 主外 嫁 , 通 婚基本 限在 公 主与少 数民族首领 之 间进行 , 未 及深 入 双方 的贵族 阶层 , 这 使得双 方 的接 触 面狭 窄 , 形 不成 宽阔 、 坚韧 的姻 亲纽 带 , 所 以 才呈 现时 战时和 的特 点 ; 满蒙和亲 则是 其统 治集团上 层持 续 不断 的互相 通婚 , 常常累世 交叉进行 , 通 婚人数多 , 范 围 也 已深 入到 整个满蒙 贵族 阶层 , 使 清廷 与蒙古 贵族 从上 层到 下层都建立 了普 遍的血 缘亲属关 系 , 这 种 多层 次性非汉 唐所 比。 第三 , 与少 数民族通婚 成 为一代王朝 奉行 不替 的基本 国策是 在 清代而 非在 汉 唐 , 汉 唐和 亲往 往 因历史 条件的变化受到干 扰 , 未 形成 固定 不变 的制度 , 呈 现不稳 定性 ; 满蒙联姻 则 已 制 度 化 , 不 受政 治 、 经济 、 军 事 形 势 变化 的干 扰 , 始 终不渝 ( 山东师 范大学 学 报 》 1 9 8 6 年第 2 期 ) 。 华立 认为 , 清 代的 满蒙联姻有 三个 特点 : 其一 , 满蒙联 姻活动其 出发 点及 归宿 始终落在 建立和 巩 固满洲贵族 与蒙古 王公 之 间的政 治联 盟上 , 以 联 姻促联 盟 , 用 “ 姻好 ” 巩 固“ 盟好 ” ; 其 二 , 满蒙联姻 是 大规 模 、 多层 次 、 持 续 的互通 婚姻 ; 其三 , 通婚 手段 与其他 手段 并用 ( 民族 研究 )1 98 3 年 第 2 期 ) 。

四 、 和亲的目的 

1 、 汉 代和 亲 的 目的 刘先 照 、 韦世明在前 揭 文 中认 为 , 汉朝 同匈奴 的和 亲政 策主要 是通 过双 方统 治者 之间 的联姻 来 建 立一种 罢战 言和 的关 系 。 任崇 岳认 为 , 和 亲是 汉族和 少数 民族 统治者 互相 利 用的一 种外交 工具 , 是 一种政 治行 为 。 匈奴 统治 者之 所以 要 与汉 朝和 亲 , 不外乎 要达 到两 个 目的 : 一是 在强 盛时 借此 获 得 汉朝 的馈赠 , 无戎 马之 劳 , 垂 手可得大 量财 物 ; 二是在 衰弱 时需 要借助 汉朝 的声威 , 来 巩 固 自己 内 部的统治 ( 汉代和 亲政策的 几个 问题 》 , 《历 史教 学 》 1 9 80 年第 5 期 ) 。 刘 光胜认为 , 和亲是 刘邦的权 宜 之计 , 没有“ 白登之 围 ” , 刘 邦是 不肯轻 易和 亲的 ; 刘邦是 想通过 和 亲 来制止 战争 , 求得 暂 时安 宁 , 以便恢 复 和发 展经济 ( 试 说“ 白登 之 围” 与 汉匈 和 亲的开 始 》 , 《 历 史教 学 》 1 9 8 2 年 第 9 期 ) 。 还 有 人 认 为 , 在西 汉 的统 治者 看 来 , 和 亲 不仅 是缓 和形 势 以 利 整顿 内部 , 休 养生 息 , 积 蓄力 量 的手 段 , 同时 还有 更积极 的 目的 , 这就 是要把西汉 政府 的御 用势 力打入 单于 庭 , 随时侦 伺或破 坏西 汉统 治集团 中 “ 联胡 或依 胡” 的反政府 势力 , 防患于 未 然 。 同时也 为 了在政 治上加 强对单 于 的影响 , 进而左 右其 决 策 , 而 且不 妨伺 机进行瓦 解匈奴的 阴谋活动 。 另外 , 西汉 通过 和亲 的馈赠 和 贸易活动 也展开 了对 匈 奴的经 济进攻 。 因此 , 和亲 是西 汉对 匈奴积 极 备战政 策的 组成部 分 ( 关于 王昭君 问题 和西 汉与 匈奴 战争 问题 的讨论 小结 》 , 1 9 6 3 年 2 月 12 日《 内蒙古 日报 ) 。 

2 、 隋唐 和亲 的 目的 冉守 祖认为 , 隋与突厥 的和 亲一方 面 为了稳 定局 势 , 另一方 面是 想通过 婚姻 关系将 突厥 置于 自 己 的统治 之下 , 纳入 隋 的统 治范 围 , 扩大 隋 的疆域 ; 就 突厥而 言 , 由干 经常 出现矛 盾 , 与 隋联 姻 , 可 以 扩 大 自己 的势 力 , 巩固其 统 治地 位 。 和 亲双方 基本 上都达到 了 自己的 目的 ( 试论 隋与 突厥的 和亲 》 , 《 河南大 学学报 》1 9 9 2 年第 1 期 ) 。 林恩 显认 为 , 隋唐和 亲的 目的 , 一是 以 公 主为桥 梁建立 亲戚 感情 , 二 是 以 公 主左 右可 汗 , 监 视 可 汗 , 以逐 渐 达到 避 战求 和的境 地 ( 唐 朝对 回 鹊的 和亲 政 策研 究 》 , 《政 大 边政研 究所 年报 》 1 9 70 年 第 l 期 , 台北 ) 。 

3 、 辽 夏和 亲的 目的 张 国庆 认 为 , 辽夏 结 为盟好 之 后 , 李继 迁 为了进 一步 争取 辽 朝 的支 持 , 提 高 自己 在蕃族部 落 中 的威望和 号 召 力 , “ 愿 婚大 国 , 永 为藩 附 ” 。 辽 也想 以 “ 和 亲” 方 式来进 二步 巩 固刚刚建立 的辽 夏盟好“ 借新的联姻 来扩 大 自` 己势 力” , 并达 到 “ 以 夏制 宋 ” 的 目的 ( 略论辽 夏“ 和 亲 ” 与辽夏 关 系的变 化 》 , 《史学 月刊 ) 1 9 8 8 年第 5 期 ) 。 

4 、 清代和亲 的 目的 华立 在前揭文中指 出 , 满蒙联姻从它产生之 初 , 就 明确服务于一 个 目的: 与对方 结成政 治性联 盟 ,进而 将蒙古 造成一支清 朝在政治斗 争中可以直接 借助 的力 量 。 金 元 山 、 戴 鸿 义认为 , 努 尔哈赤 、 皇 太极父子 “ 视婚烤 为攘夺 之 门” , 借助军 事上 的胜 利 , 对 蒙古 采取 和 亲政策 , 以建立 和 巩 固政 治联 盟 , 为夺取 中原 , 击败 自己 的主要 敌手 — 明朝 , 创造 先 决条件 。 同 时 , 他 们通过与科尔沁 部的“ 世 缔 国姻” 与“ 互 为聚嫁 ” , 以 血缘 关系 为纽 带 , 笼 络科 尔沁的封 建 王公 , 双 方结 成 巩固的 联 盟 , 借 以 驾 驭 绕勇善战的蒙古军 事力 量 , 为实 现其 征服 女真各 部 , 进取 中原 , 统 一 全 国的政 治 目的服务 ( 试论 努 尔 哈赤、 皇太 极与科尔沁 部的联 姻 关系 》 , 《沈 阳师院学 报 》1 9 8 6 年第 1 期 ) 。 玛 · 乌尼 乌兰 认 为 , 清 是 想利用 与蒙古 贵族 间 的姻缘 关 系 , 依 靠蒙古势 力 , 以 顺 取逆 , 以 治 攻乱 , 来 达 到巩 固统 治 、 稳定政 权之 目的 。 同时 , 也 为 了安 插亲 信 , 随时掌握 该 部落情 况 ( 论清 朝对 阿拉 善蒙古 的和 亲政策 》 , 《西 北 民族学院 学报 》1 9 8 8 年第 3 期 ) 。

 五 、 和 亲的作用与影响 

关于和亲的作用 , 一般 认 为应予以 肯定 , 如剪 老 曾说 , 和 亲政 策在 今 天看 来 已经 是一 种 陈旧 的 过 时的 民族政 策 , 但 在古代封建社 会时期 却是维持 民族 友好关 系的 一种最 好 的办法 。 在 当时的 历 史 条 件下 , 要 维持 民族友 好关 系 , 主要 地是 通过 两 种办 法 , 或者 是 质之 以 盟 誓 , 或者 是 申之以 婚 姻 , 后 者就 是和亲。 西汉 王朝对 匈奴 的政 策主要 是和 亲政 策 , 只有在 这种政策 不能发 生效 果的时 候 , 才采 取 战争政策 ( 前揭文 ) 。 林恩显认为 , 就 长远 来说 , 和亲 足 以 增进民族 之融 合、 文 化之交流及 经济之 繁 荣 ( 《中国历朝 与边疆民族的和 亲政策研讨 》 , 《 中央研 究 院汉 学会议论 文 集 》 , 1 98 1 年 , 台北 ) 。 朱 振 杰 在前 揭文 中认 为 , 和亲 的作 用 主要 表现 在如 下几 个方 面 : ( 1) 缓 和 矛盾 , 稳 定局 势 , 扩大 疆域 ; ( 2) 争 取与国 , 缔结 盟约 ; ( 3) 促 进 双方 经济 、 文 化 的交 流和 发展 ; ( 4) 促进 民族 自然 同化和 融 合 的趋势 。 任崇 岳在前揭 文中认 为 , 和 亲成 就 的大小取 决 于汉朝 的强 弱 , 解 忧 、 昭 君之 所 以 能取得 较大成就 , 虽 然不 应该低估她 们的才能 , 但 是 如果 没 有汉朝的武力 作后 盾 , 恐怕也 要 和其 他 和亲 者一 样湮 没 无 闻 。 

大部 分论著都具 体论述 了各个 时期和 亲 的作用 。 

1 、 汉 代和亲的作用

刘先 照 、 韦世明在前揭文 中认为 , 在 汉朝 , 无论 当时统 治 阶级 的主 观 愿望 是真 的希 望 和好还是 一种暂时 的策略手 段 , 前者如王 昭 君的 和亲 , 后者 如 其余大多 数的和亲 , 结果 都缓 和 了汉 匈 间的矛 盾冲突 , 减 少 了匈奴对 汉朝 的骚 扰抄 掠 , 导致 了汉朝 和匈 奴政 权 之 间、 汉 民族 和匈 奴 民族 之 间的和 好关 系 , 有利 于汉匈 民族 间的经 济文 化交流 , 有 利于 民族融 合 。 汉匈关系基 本是 通过和 亲建 立起来 的和好关 系 。 刘光胜 在前揭 文 中也认 为 , 汉 匈和 亲有 利于 人 民群众 的安 定生活 , 也有 利于社 会的进 步 , 文景之 治的 出现 虽然原 因很多 , 但是和 亲免 战 , 便于发展 生 产活跃经济 总算是个有利的 因素 。 翟 宛华认 为 , 汉 乌和亲 实现 了断匈奴 右臂和通 西域的 目的 , 进 一 步加 强和 发 展 了各 民族 间的联 系 , 促 进 了双方 经济文化 的交 流和发 展 ( 论西 汉与乌孙 的和 亲 》 , 《西 北 史地 》 1 9 8 5 年 第 4 期 ) 。 王 兰锁认 为 , 西汉在 和亲中所 嫁 出去的 公 主 , 都不是程 度地 起到 了和亲 作 用 , 但 在 文帝 之前 作 用不 大 , 景帝 、武帝 时起 到 了一 定作 用 。 起 作用 较大 的是嫁 给 乌孙王 的细 君公主 、 解忧 公 主 、 解忧 公 主的侍 女冯燎 和嫁 给匈 奴 的王 昭君 。 解忧 等远 嫁 乌孙 , 起 到 了争取 乌孙 、 联 合西 域诸 国 , 以 断匈 奴右臂 的作 用 ; 王 昭 君 与匈 奴和 亲 , 也起 到 了汉与匈奴族 世代友好 的作用 ( 在西 汉和 亲 中一共 嫁 出几位公 主 》 , 《 文 史 知识 》1 9 8 3 年第 12 期 ) 。 值得 注 意的是 , 陈博在《试 论呼 韩邪单于在 与汉 “ 和亲 ” 中的主导作用 》一文 中认为 , 在 汉 乌和 亲过程 中 , 汉方 做 出了 巨大 努力 , 但却未能成 功 , 说明汉 方没 有掌握 汉匈 和战的主 动权。 汉 匈关系扭 转 的关键取 决于匈奴 统治 者的 态度 , 正是 因为呼 韩邪单 于主 动与汉 和亲 , 双方才 长期没有发生 战争 ( 西 北大学 学报 》1 9 90 年 第 4 期 ) 。 

2 、 隋唐和亲的作用 

冉守祖在前 揭 文 中认 为 , 隋与 突厥和 亲 的作用 与影 响主要有 三 点 : ( 1) 缓 和 民族矛 盾 , 密 切双方 关系 ; ( 2) 发 展双 方的 友好 往来 , 促进双方 的经 济文化 交流 ; ( 3) 促进汉 族与突厥族 的 同化与融 合。 王 有德在《 唐 与 回绝 和亲 研 究 》一 文 中认 为 , 唐与 回 绝和 亲双 方的政 治 、 经济 目的都 达到 了 , 此 外 , 因和 亲还 引起 了唐与 回 绝 血撤 的混化 和 文化 的融 合交流 ( 新疆师大 学报 》 1 9 8 4 年 第 1 期 ) 。 

3 、 辽 夏和亲的作用 

张 国庆在 前揭 文 中认 为 , 辽 义成公 主 出嫁李 继迁 , 兴平 公主 出嫁 李元昊 和成 安公 主 出嫁 李乾顺 主要 起到 了 如下 四 个 方 面作 用 : ( l) 辽 夏和 亲对 辽 来说 , 也的 确达 到 了“ 以 夏 制 宋” 的 目的 。 这 一 时 期 , 西夏 假辽 之 威 , 屡 攻宋边 , 大大 牵制 和分 散 了北宋 的兵 力 。 ( 2) 辽夏 之 间的商 品 贸易随着 盟好 、 和 亲的进行 , 已经 开始 在 上层社 会 展开 。 ( 3) 辽 夏交 往的次 数速 增 。 ( 4) 当北方女 真金 国起兵 灭 辽之时 , 西 夏 曾出 兵援 辽抗金 , 尽管 杯水 车薪 , 最 终没 有挽 救衰 辽 的灭 亡 , 但 却体 现 了辽 夏 自第 三 次和 亲 以 后双 方的盟 好程 度 。

4 、 清 朝 和亲的作用 

秦永洲在 前揭文中认为 , 满 蒙联姻 起到了汉 唐和亲 所无 法 比拟 的作 用 。 其 一 , 满蒙联 姻 使蒙古 王公 不仅 在血统上 , 而 且在政 治 上经济 上与清廷结成 了牢 固的臣属 关系 。 其二 , 满 蒙联 姻则 因为双 方 在血 统 上 和 心理 上 的接近 , 形 成 了满蒙一体 、 休 戚相关 的 亲密 感 , 使 蒙 古 贵族与清 室共 同维 系统 治 的愿望 与 日俱 增 , 使蒙古 贵族越 来越 紧密 地投入 清廷 的怀抱 , 成 为清对 全 国的征服战争 和满族 统 治 全国的 忠实 而得 力 的同盟 者 。 金元 山 、 戴鸿义在前揭文 中指出 , 清 朝采取 和亲 政策 , 筑起 一座 比土 石长 城更 加坚 不可 摧的 长城 。 联 姻政策是清 朝在满蒙关 系 中取 得成 功的关 键 , 对于努 尔哈 赤和 皇太 极统 治地 位的巩 固起 了积极 的作 用 , 有 清一 代 , 蒙古 不再 联成一 体举 族叛 清 。 在 处理 民族关 系方 面 , 这是 统一 的 多 民族封 建国家 历 史上 从未取 得 的重 大成就 , 也 是清 初统 治 者 比历 史上 任何 统 治者 高 出一 筹的地 方 。 华立 也认 为 , 满 蒙联 姻不 仅在 一定程 度上 促进 了满蒙两族 的融 合 , 而且 也促 进 了满 、 蒙 、 汉 三族 的 经济 文化 交 流 , 使 双 方的 民族 差 异性减 少而 共 同性增 多 , 从而 有 益于 中 华 民族这 个民 族共 同体 的形成 与巩 固 。 满 蒙联 姻 象一条 无形 的纽带 把边疆 民族与中央政权 更 加牢 固地维 系起来 。 而且 , 满蒙联 姻使清政 府巩 固了全 国范 围的统 治秩 序 (前 揭文 ) 。 玛 · 乌尼乌兰 论述 了满蒙联 姻对蒙 古社 会经济 基础 的变 更和 上层 建筑 各 个领 域 所产 生的 巨大 影响 , 指 出 , 联姻使 蒙古 族边疆地 区 消除 了多 年来 的战争 混乱 局面 , 一度 出现 了安 定 团 结 、 发 展生 产 、 安 居乐业 的可喜 景象 。 同 时 , 跟随朝 廷 公主 的北京 、 河北 等地 的满 汉族 军 人 、 工 匠 、 菜 农 、 厨 师 以 及各类服 务行 业人 员一批批 地进 入蒙古 地 区 , 种菜 种地 , 制 作各 种小 型生 产工具 和 工 艺 品 , 并与 内地 积极进 行物 资交 易 , 将原 蒙古单 一的牧 业 经济变为 牧 、 农 、 商 、 手 工业 的多 种经 济 形式 , 改变 和 丰富 了边 境 少数民族 与中央政 权 的关 系 , 树 立 了蒙古 民族 的大 一统 观 点 , 促 进 了蒙古 和 满 、 汉族 文化 的交 流与相 互影 响 , 大大 促 进 了蒙古 族 文化 的发展 , 蒙 古族最主 要 的文学 、 历 史文献 大 多都 产 生于这 一时 期 。 内地 的许 多文 明习俗 也逐渐 影响 了蒙古草原 , 使其抛 掉 了许多 落后 习俗 , 向文 明化迈 出了一大步 (前揭文 ) 。

 六 、 对进一步研究和亲问题的几点看法

以上 所述 , 反映了海峡两岸近 四十余年来和 亲研究所 取 得 的可 喜成 果 , 但也不难发现 , 学术 界 对和 亲研究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 概括 起来 , 主要 有如 下几 点 : 

1 、 学术界虽 然 已 从理 论上 解 决了和 亲 研 究 的范 围理 应 包 括 两个 少 数民族 政权之 间的和 亲 问 题 , 但在具体研究 中却没有 予 以 足够的重视 , 这方面 的论文 仍 不多 见 。

2 、 对 汉 、 唐 、 清的和 亲研 究 多 , 而 对魏晋、 南北 朝、 宋辽 夏金 、 明 的和亲 研 究少 , 后 者的 研 究论 文 不及 前者 的二 十分之 一 。 

3 、 强调 了 出塞公 主 的贡献 , 忽略 了入 塞公主 的影 响和作 用 。 其 实 , 柔然 的蠕蠕公 主 、 突厥 的阿 史 那皇后 、 回绝 的毗伽公主 等和亲 公 主对 中原 王朝 都产 生 了很 大影 响 , 尤其是 毗伽公 主对 唐 向回绝借 兵 平定安史之 乱起 了不小 作用 。 

4 、 对和亲 公主 的后代研 究不够 ,冷别文 章虽 有所 涉猎 , 但 大都不够 深入 。 

5 、 对和亲 公主 的研 究主要 侧重于 汉唐 时期 , 而对魏 晋南 北朝 时期 、 宋辽 夏金时 期和 元 明清 时期 的 和亲公 主极 少涉猎 , 有 的时期 还是 空 白 ; 即使汉 唐 时期 , 也 主要 侧重 于王 昭 君 、 解 忧公 主和 文成公 主 等几个 人物 , 而对其 他绝 大部 分和 亲公 主涉猎 极少 。 

根据存 在 的问题 , 我 们认 为 , 如下 一些具 体课 题仍 需要 学术界同仁 作进 一步研究 : 

1 、 和 亲的作用 究竟有多大 ? 把它 放在 某一 朝代和放在 整 个封 建社 会 里 , 它 所起 的作用到 底怎样 ?

2 、 对魏晋 南北朝 与宋辽 夏金 动荡 时期 的和亲 作一些 比较 , 对西 汉与匈奴 、 西汉 与乌孙的和 亲 作 一 些 比较 , 对中原 王朝与 突厥 、 中原 王朝 与柔 然的 和亲作 一些 比较 , 对唐 与 吐蕃 、 唐 与 回绝的和 亲作 一 些 比较 , 从 中会对 和亲 的背 景 、 性质及 作用 看得 更清楚 些 。 

3 、 和 亲与宗法制的 关系 ; 和亲 与互 市的关系 ; 和 亲与战争的关 系等等。 

4 、 和 亲公主 出塞的意 愿与统 治阶级 的意 愿相符 抑或 相离? 和 亲公 主本 身所起 的作用与统 治 阶 级 实行的 民族政策有 什么关系? 

5 、 和 亲公 主的后 代对 两个 民族 政权 的影 响及作用 。 

6 、 除对 王 昭君 、 干金公 主 、 文成 公主继 续研 究之 外 , 对 义成 公主 、 阿 史那皇 后 、 蠕 蠕公 主 、 金 城公 主 、 咸安公 主 、 崇 徽公 主 、 太 和公主等和亲公 主都应 花大力 气研 究 。 

从近几年来学术界对 和亲 问题 的重视 程度 以及已取得的丰硕成 果来看 , 我们相 信 , 这些 薄弱环 节很快就 会被扭转 , 一 些处女地也必 将 会很 快被开垦出来。


编者按,原文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5年第 3 期。引用请据原文。

编辑排版:包·苏那嘎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