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3-04-15 浏览次数:2068 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在4月8日昭君文化产业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徐永才


徐永才,男,生于1956年5月,兴山县原宣传部长、人大副主任,县委顾问。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宜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兴山县文联名誉主席。著有散文集《鼓吹人生》,《俯仰天地间》,长篇小说《三峡人家》,《香溪梦》等作品。


兴山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定论,不管是专家学者层面还是普通昭君热爱者的层面,没有多大的异议。2018年,宜昌市将城市定位为“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进一步把昭君故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范围和高度。如今,昭君文化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逐步扩大影响,和平、和谐、和美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和愿望。在兴山县,回顾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承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以前,是民间口头传播和文化人自觉研究阶段。


昭君出塞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在兴山乃至整个鄂西地区,留下了很多与昭君有关的地名和传说故事,人们口口相传,还根据这些传说故事创作了很多的唱本、歌谣、戏剧等,在民歌演唱、薅草锣鼓、丧鼓、踩堂戏等形式中出现,如《双凤奇缘》、《昭君和番》等等。但这些都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处于一种原始、分散的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方面的工作走上正轨,文化工作也开始受到重视,县内的一些文化工作者,如县文化馆的吴兰生,县一中语文教师谢源远、周世安,县委宣传部的吴道周等,开始收集整理有关昭君的传说故事,实地走访调查有关传说地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县文化馆编辑整理了《王昭君及其故里》和《王昭君传说》;周世安编辑整理了《民间传说故事集》,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昭君的传说故事;吴道周整理了《昭君故里》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1979年,谢源远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王昭君生籍地望辩析》和《关于王昭君的史实与传说》两篇文章,引起了一些研究昭君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内蒙古大学研究蒙古史的专家林干教授专程到兴山考察,过后他和马骥合作,出版了《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一书,奠定了昭君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1979年,湖北省革委会主任韩宁夫、副主任林少南等到兴山考察,听了有关昭君文化的汇报,并登上了昭君台视察,对兴山县挖掘整理有关王昭君的文化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要加大昭君文化的对外宣传,二是要对遗址遗迹要发掘和保护,三是要修建有关的纪念馆舍,答应由省里资助修建昭君纪念馆。


由一些文化人的自觉,收集整理有关王昭君的遗迹遗存和传说故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为后来的昭君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打下了基础,这批文化人现在多数已经去世,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第二阶段,1981年至1998年,昭君村的建设逐步进行,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播形成第一个高潮。


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昭君纪念馆的开工建设。1980年,湖北省文化厅根据韩宁夫主任的指示,派人到兴山县对王昭君出生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论证,认定兴山县是王昭君出生地,然后决定拨款30万元帮助兴山县修建王昭君纪念馆。1981年,兴山县政府决定在宝坪村建王昭君纪念馆,征地10.5亩,1982年3月开工建设,1984年基本建成投入使用。1986年11月26日,由内蒙古博物馆雕刻家张恒创作的王昭君汉白玉塑像落成揭幕,标志着王昭君纪念馆第一期工程完成。在这期间,同时修复了楠木井、娘娘泉、梳妆台等一些景观,后来又复建了昭君宅、昭君书院等建筑,使昭君村有了一定的规模。


昭君村的建设,使王昭君从人们的口头传说变成了可观可看的真实存在,使昭君故里有实物可以佐证,这是昭君文化在研究和传播的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兴山是王昭君的家乡,怎么样加大对昭君的宣传,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举办节庆活动是很好的宣传方式,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昭君文化节,每两年一届,从1988年到1998年,一共举办了六届昭君文化节。这个活动从最初的群众歌咏比赛,到后来举全县之力办节,以“团结、奋进、繁荣”为主题,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广交朋友、繁荣经济”为目的。每次昭君文化节,都邀请内蒙古派团参加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经贸洽谈,极大地促进了兴山和内蒙古昭君娘家和婆家的交流往来。与此同时,还广泛的邀请了全国各地昭君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友好人士,媒体记者等人员参加活动,使昭君文化节成了兴山县最盛大的节庆活动,整个县城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那阶段里,昭君文化活动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对外的影响逐步扩大,使更多的人知道了王昭君,知道了兴山县。


第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是昭君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逐步深入,范围扩大,层次提高的阶段。


1998年至2009年,为了支援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全县处于紧张移民搬迁时期,涉及一个县城,三个乡镇,两万多人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都要重新建设,任务重,压力大,整个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进行移民搬迁,昭君文化的研究有些减弱。但在新县城的建设和老县城的改造过程中处处体现昭君精神,增加了许多昭君的符号,融入了很多的昭君元素,如新县城最主要的街道叫昭君路,最大的广场叫昭君广场;老县城的重建体现古色古香的风貌,新建了浣纱广场,街道命名几乎全部体现了昭君元素,如和平大道,和亲街等等。


2009年,老县城的重建基本完成,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过去的高阳镇更名为昭君镇,10月28日,昭君文化高层论坛在兴山举行,29日,举行了昭君镇更名的隆重仪式,从这里开始,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9年的昭君文化高层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200多位专家与会,共发表论文97篇,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想,新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省苗栗县昭君文化研究会派了3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这次论坛,并向兴山县赠送了一尊鎏金昭君塑像,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昭君文化活动,如:昭君形象大使选拔赛,王昭君和亲路专家研讨会,昭君文化国际论坛,重走和亲路等等。在这期间,湖北宜昌,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西安,陕西榆林,山西朔州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共同研究、传承、弘扬昭君文化,形成了和亲路文化圈,这个意义非常深远。


2018年,时任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对昭君文化两次作出批示,把“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作为宜昌市的文化定位,极大的提升了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承的地位。2018年3月,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成立,标志着昭君文化研究和传承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2019年,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室成立,一批专家学者进入昭君文化研究领域,标志着昭君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编 者 按:原文引自《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如需引用请核对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