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候,宝坪村有一户穷苦人家,姓顾,两口子很和睦。那年月,灾害严重,不旱便涝,他俩勤扒苦做,还是很难维持生计。尽管这样,夫妻俩相互体贴,日子总算过得去。只是只有一件事老是不能称心如意。就是顾家嫂子一连生了五胎,胎胎不见男儿,而顾老汉生性暴烈,讨厌女孩,总盼有一个儿子能续顾家香火。加上日子过得紧巴,家里添一个女儿,顾老汉不是不准喂奶,就是往茅房里一丢,五个女儿一个都没有养活。年前顾家嫂子身上又有了,两老做梦都在想,这回该换胎了吧!可是,谁知生下来又是一个女的。顾老汉一天三叹气,不是吹胡子,就是瞪眼睛。顾家嫂子成天眼泪水不干,茶不进肚,米不沾牙。真是天报应,只生女,不生男吗?好容易熬到满月,顾老汉还是不息怒。顾嫂子总是心慌意乱的,不知哪天,这条小小的生命又会被老头子扔掉。越想越心烦,越烦越伤心。这回说一千,道一万,也要保住女儿的性命呵!可是,老头的脾气她是知道的,火气一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顾家嫂子紧紧抱着女儿,想呵!想呵!有什么办法能救女儿呢?她想到:把女儿给别人吧,这年月穷苦人家自己都养不活,谁还背得起再添人进口!那些大户人家,心如蛇蝎,孩儿去了也是受罪。她想到,把女儿寄养别人那里吧,顾老头总有一天会知道,还是没有她的活命。想呵!想呵!她想到了王昭君一家。
昭君和她的父母,素以心地善良受到人们的尊敬,几年来,他们一家积德行善,架琵琶桥,修楠木井,治昭君渡,用去了不少钱财,还有各家大事小事,她们破费也不少。顾家嫂子想,为女儿的事,找上她家的门,她们是会安置的,可是这年月麻烦她们的事日经不少了呵!再说她们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女儿送去谁照顾呀!怎么好送上门呢?
这天清晨,顾家嫂子把女儿喂得饱饱的,孩子酣酣入睡了。母亲抱起女儿,在嫩脸蛋上亲了又亲,黄豆大的泪珠滴在小脸蛋上顾家嫂子抱着女儿村前村后转,想换个适当的地方,让别人把孩子抱去。放在河滩上,怕水冲走了;放在草丛中,怕蛇咬虫爬;放在崖石旁,怕没有人去;放在屋檐下,要是知道顾家丢了孩子,别人会指责她伤风败俗,怕无脸见人。她在村里村外转来转去,总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后来,她来到昭君家的竹园旁。这竹林的路边有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上面光溜溜的,昭君常常在上面晒谷、歇凉人们早晚去楠木井汲水,在这里都要落落脚。站在青石板上,上望望月楼,下观昭君渡,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顾家嫂子心一横把女儿放在石板上就回去了。
一大早看再说昭君姑娘这几天见到顾家嫂子总是眼泪汪汪的,到青石板上的娃娃,心里就有了几分底。她把孩子抱回家,对母亲说:“妈!这么好的娃娃被丢了,怪可怜的。”
母亲看看她怀中的娃娃,为难地说:“儿呀!近年来,我行走都不方便,这么点娃娃,怎么喂得活啊!”
昭君说:“妈!这么一点娃娃,也是一条性命,您老说困难我起早摸晚,多做点事把娃娃喂活就是啊!”
母亲听昭君说话在理,便答应留了下来。昭君很高兴,跟娃娃起了一个名字,叫简姑。从此,她早起烧汤烧水,晚上勤洗勤换终于把简姑喂养大了。简姑知事后,昭君教她读书识礼,描花绣朵弹琴作画。简姑聪明伶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真是昭君姑娘的好妹妹。
再说顾家嫂子把女儿丢在青石板后,总是惦记自己的骨肉。她深信,女儿被昭君家抱去不会受罪受苦。可是,儿是母亲身上的肉啊!她总是三天两天地跑到昭君竹林里那块青石板上,听孩子是否在哭。有时从侧面看到娃娃长得好,玩得乖,心里很高兴。女儿一大,学昭君的为人,学昭君的诗文技艺,样样能干,她打心眼里欢喜。可是,每想到自己把女儿丢下,就哭起来了,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每天日起月落,老嫂子都要在那块青石板上站站,听听女儿的笑声,读书声。
顾老汉呢?多年来盼儿子。一盼再盼,落得无儿无女。他后悔厌弃女儿,到头来弄得孤孤单单两口子相依为命,不禁暗暗流下来。这样一晃几年,老汉一下子病倒在床。顾家嫂子成天熬药服侍,家景更加困难了。
昭君是一个心很细的姑娘。顾老汉病了,家里烟不起,火不发,冷冷清清的,十分可怜。昭君姑娘带着简姑早晚上门问一遍,时而送点米,有时送点药,问候老两口,暧暖他们的心。简姑心里是黑的,不知道自己生身父母的苦愁。顾老汉心里也是黑的,不知道简姑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唯独顾家嫂子心里明白,简姑每次来,她都低头抹泪,好像做了天大的丑事。她感激昭君姑娘,心细,为人厚道,越是病中,越是上门,真是天下难找的好人哇!
这天夜里,顾家嫂子熬好药,颤颤巍巍地送到老汉手上,看着老汉一天一天消瘦,一阵酸楚,眼泪一涌而下。老汉见老伴一直泪水不干,问心有愧地说:“我一辈子做了亏心事,害得你跟我受牵连,至今无儿无女。”老伴说:“哎!这就别说了。想当初,我也想个男孩儿啊!谁叫我不争气?只有一件事,我总是心中有愧。”老汉问:“什么愧事?快说。”老伴说:“简姑就是我丢在昭君家青石板上的。这些年来,我一直瞒着你,瞒着村里人,一想到这些,叫人好心酸呵!”说着,抱着老汉,大哭起来,越哭越伤心。
正在这时,昭君引着简姑推门进来,简姑一下跪在地上,连喊亲爹亲妈。原来,昭君见老两口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老汉又病倒在床,更是伤心。昭君姑娘一方面天天带简姑上门看望二老,一方面把真情慢慢透露给她,让她知道顾家老两口就是她的亲生父母。简姑开始恨两老丢弃她。后经昭君劝告,逐渐有了骨肉之情,今天来到家门前,刚刚听到老两口谈起弃女之事,抱头痛哭。简姑年岁虽小,但在昭君多次劝告之下,明白了事理,也就破门认父了。顾老汉和妻子看到这种情景,更加惭愧,一把抱住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从此,简姑回到父母身边,十分乖巧,父母得到女儿的安慰,顾老汉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正在这时,昭君姑娘应召进宫。简姑娘天天来到昭君家,看望养她教她的父母,站在那青石板上,瞻望昭君离乡道路,心里默默念到:“昭君姐姐回来啊!昭君姐姐会回来的。”一天两天,十年八年天天如此,久而久之,这块青石板上,硬是站出了一双脚印。直到今天,人们看到那双印迹,就讲起昭君姑娘与简姑娘之间的情谊,赞扬昭君的品行德性,把那块青石板取名为“站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