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院
博物院概况
机构设置
大事记
历史荣誉
院长致辞
新闻资讯
博物院要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资讯
党建专栏
支部建设
党建风采
理论学习
博物馆区
王昭君墓
匈奴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
昭君故里
昭君出塞5D影院
单于大帐
青冢藏墨馆
游园区
陈列展览
线上展览
常规展览
特色展览
文物典藏
数字文物
全景昭博
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研究基地
学术委员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研究
匈奴研究
和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文讲坛
丝路研究
文物保护
社会教育
流动中的博物馆
昭君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小小讲解员
志愿服务
基地建设
综合实践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景区文化
昭君文化旅游联盟
文旅融合
文旅推介
走进博物院
新闻资讯
党建专栏
博物馆区
陈列展览
昭君文化
学术研究
社会教育
文创产品
景区建设
首页
>>
陈列展览
>>
文物典藏
陈列展览
线上展览
常规展览
特色展览
文物典藏
数字文物
全景昭博
文物典藏
时代:战国尺寸:高4.5厘米、高3.5厘米圆雕虎侧面形象。虎作伫立状,处于静止状态。张口露齿,目视前方,用凹弦纹表示兽眼和耳部特征。虎躯体浑圆,昂首远眺,异常生动。
伫立虎形铜饰件
文物典藏
时代: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尺寸:高3.5厘米、长4.1厘米圆雕鹰头形图案,勾喙,眼呈圆点凹纹。以阴线和水滴凹弦纹表示鹰头和颈部的羽毛。颈部为椭圆形銎。
鹰首形铜杆头饰
文物典藏
时代:战国尺寸:铃口径5.1厘米、通高4.9厘米整体呈梯形,铃口椭圆形,顶部有纽。
铜铃
文物典藏
铜甗汉代通高40厘米甗是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该铜甗为青铜质地,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于盛放食物,称为甑,甑沿下饰目雷纹、一周联珠纹及兽面纹,两侧饰铺首衔环,甑底部镂空,可通蒸汽;下部用于煮水,称为鬲
兽面纹牛首青铜甗
文物典藏
三足带盖铜鼎秦代通高15厘米盖与鼎以子母口相扣合,盖面隆起,呈弧形,盖顶有三个环形钮。鼎子口内敛,深腹,圜底,双鋬耳微外撇,下部有方形凹槽,附三小蹄足。
三足带盖铜鼎
文物典藏
汉代铜熏炉现藏于昭君博物院匈奴历史博物馆博山铜炉,器形似豆形,盖肖博山,炉身呈半圆形,炉盖作圆锥状,炉盖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依山势镂孔,下承浅盘。炉柄为龙首形,整个熏炉制作颇为细致精美。之所以称为博山
铜熏炉
文物典藏
绿釉双鱼纹陶盖鼎汉代通高16.8厘米、口径16.7厘米陶鼎形制为覆盖附耳式,鼎形如半圆体,圆形腹。鼎外壁通体施绿釉,盖顶纹饰为浮雕双鱼纹,三足为马蹄形。整体造型端庄大方。
绿釉双鱼纹陶盖鼎
文物典藏
铜钫汉代通高42厘米铜钫,带盖,盖呈覆斗形,盖面上有两对对称的鸟形钮;钫呈四棱形,方口,窄平沿内折,斜肩,弧鼓腹,腹侧有一对辅首衔环。外撇的方形足,素面。
铜钫
文物典藏
龙首铜灶汉代通长33厘米、通宽19厘米、通高22厘米龙首铜灶由甑、釜、匜、勺、灶门和龙首形烟囱等组成。灶身平面略呈舟形,正面为长方形灶门,灶面上有带箅子的甑和釜,釜身分别置匜、勺。灶两侧各饰铺首衔环,灶底下
龙首铜灶
共21条记录,共2页
首页
<
1
2
>
末页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